50岁考驾照,60岁随手画了一张猴票暴涨30万倍,80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90岁开个展,91岁撩到林青霞,93岁飙法拉利……可以这么说,当今中国,没有一个老头像黄永玉这么好玩,他这一生,可谓传奇。
黄永玉出生于年,今年95岁。这位曾经的湖南省凤凰县的土家族少年,12岁离开家乡,一生游历无数,好交朋友,生活无拘无束,被世人称为“一代鬼才”。而他自称为“无忧河上的浪荡汉子”。
月是故乡明央视《人物》栏目曾对他黄永玉做过专访,他叼着烟斗,有滋有味地回忆起过往,其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他一生中跟窗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一生中经历的每一个窗户,都是是一个里程碑,都是他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故乡的窗户:我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故乡12岁以前,黄永玉生活在老家在凤凰古镇。他在很小的时候,由家里的太婆和婆婆照看,两位老人经常把他放到窗前,透过老式的格子窗,向外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前面是树,中间是城墙,再远处是河对岸的山,除了阳光,还能看到飞鸟和老鹰,通过窗口,他开始感知外面的世界,这也是他童年里,对故乡最深的印象。
故乡有一条通向外面的河。黄永玉经常想,长大后要随着河流到外面去看看这个世界。文学大家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他和沈从文都是十二三岁,背着包袱顺着这条小河,穿过洞庭湖,出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单身宿舍的窗户:邂逅心爱的姑娘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黄永玉20岁左右,在江西信丰民众教育馆做艺术工作。他住的单身宿舍房间,有一个很大的窗,正对着一条路。
这时,他看上了一位广东姑娘张梅溪。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黄永玉没什么好表示的,就嗫嚅道:“我有一百斤两票,都给你吧。”张梅溪噗嗤一笑,转身走了。
黄永玉不死心,就做了一把小号,每逢张梅溪从窗外的路上走来,他就对着她呜哩哇啦吹地吹,以此对姑娘行注目礼。这还不算,他又写了一首长诗,其中一句是“曾经有这样一个秋天,这是一个隆重的秋天,一个为十八岁少年特别开放的,飞舞、灿烂红叶的秋天,你,这个褐色皮肤大眼睛的女孩,向我的窗户走来……”
张梅溪的家世比较显赫,父亲不同意她跟着一个落魄青年。但最终,张梅溪还是跟黄永玉私奔了。
香港九华径的窗:我们的破落天堂
黄永玉木刻阿诗玛年,黄永玉在香港从事木刻和自由撰稿,期间,还担任过电影编导。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拮据。这时,他和爱人张梅溪居住在香港九华径的房子里。屋子非常简陋,好在有一个比较大的窗户,夫妻俩特意配上漂亮的印度窗帘。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木瓜树,上面结满了木瓜,这是最令他们愉悦的风景了。他们戏称这所房子是“破落的天堂”。
这时的黄永玉发狠地做木刻,既能依靠它学习,又能锻炼艺术,还迫切地依靠它解决生活问题。黄永玉说,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快乐论》,其中有句话对他产生很大鼓励:“快乐的贫困是件美事。”
北京的窗户:给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
黄永玉一家年,应表叔沈从文邀约,黄永玉偕妻儿举家从香港来到北京工作。21岁的他,成为中央美院最年轻的教授。当时,他们所处的三个院子里住了好多人,第一间住的是李苦禅,第二间董希文,第三间张仃,第四间是黄永玉,第五、第六间是中央工艺美院的两位教授,第七间住的是李可染。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妞回忆说,那时候,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这儿四季分明,春天种花,秋季打枣,非常快乐。
黄永玉那间房子,也有窗户,只是窗外正对着墙。于是,黄永玉就铺开一张纸,画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钢窗,窗外画着阳光和鲜花,看上去,四季如春,生机勃勃。
后来,黄永玉因为“黑画”受到磨难。事后,黄永玉说,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好好活下去,让自己学得聪明和狡猾。
香港的窗户: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飞越明天黄永玉最后的一个窗户在香港的家里。窗户很大,有数十米长,可以看到香港和九龙。一年四季,晨晓黄昏,气象万千,让他领略了不同的美丽风景,也让他心生很多感慨。他说,这样的窗户,要是早个三四十年拥有那该多好。
这些生命中不同场景的窗户,给了黄永玉丰厚的人生阅历,也见证了他所有的人生际遇。他说,一生中的每一个窗户,都是一个里程碑,都是一个纪念。
黄永玉作品欣赏:
荷塘仁者寿双荷孙二娘小屋三间耗子洞庭益鸟也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年,他和张梅溪结婚。中国画院院士,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