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风雨同舟携手决胜脱贫济南市湘西州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团结报通讯员龙正锋石竹济南市和湘西州,一东一西、一北一南,相隔公里。年10月,两地因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式结成了“亲戚”。四年来,两地坚持中央要求、湘西所需、济南所能,紧密对接、多层互动、全面协作,由发改部门牵头,扎实推进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取得了显著成效。济南市累计援助湘西州财政资金11.0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含物资)2.58亿元,实施协作项目个,47家企业落户湘西,建设扶贫车间个,消费扶贫产品3.59亿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8万余人次,两地互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人,全州43.8万余名贫困人口受益。这股来自济南的东风成为推动湘西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年,济南市结对帮扶湘西州的7个深度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年底,现行标准下全州65.6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湘西州进入了历史上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最有获得感的时期。结对协作聚合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年结对协作以来,两地党政一把手坚持每年带队互访,考察协作项目、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协作大计。两地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密切对接,构建完善“1+7+22”协作架构。四年来,两地共组织余批次2万余人次相互考察交流。深化结对,共建小康。年,济南市历下区燕山街道与湘西州永顺县永茂镇、青坪镇、润雅乡3个乡镇结成携手小康对子,通过强化“四实”丰富结对帮扶活动,累计提供援助资金万元以上,帮助销售扶贫产品近万元。这是两地深化携手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四年来,济南市78个街道(乡镇)与湘西州99个乡镇、86个社区与湘西州个贫困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行动。人员互通,传递真情。两地名挂职干部和名专业技术人才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之桥、交流之桥、合作之桥。涌现出了“用情支教,爱在沱江河畔流淌的济南市天桥区支教凤凰县教师庞金岭”、“历城一把刀,无问西东千里送真情的好大夫邢建廷”、“以菜为媒,两年如一日倾力传授大棚培管真功夫的农技员张峰”等一批典型。湘西州选派赴济南市交流的人员,不仅认真学习东部地区先进理念和技术,还积极推介神秘民族文化和秀美自然风光,打开了湘西州对外推介的新“窗口”。广泛动员,凝聚合力。年6月,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鲁商集团、浪潮集团、济南市报业集团、山东得象电器等家驻济企业纷纷响应,与湘西州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同时,济南市8个社会组织与湘西州11个贫困村、个学校与湘西州个学校、31家医院与湘西州28家医院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助力两地扶贫协作。紧密携手,共克时艰。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两地发挥协作优势,密切沟通合作,济南市从人员、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34名挂职干部和医护人员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第一时间投入到湘西州防疫抗疫一线,济南市各界捐赠防疫物资和资金达万余元。聚焦产业谋发展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年8月29日,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鼓声阵阵,精准扶贫·感动中国——年“湘西香伴”十八洞猕猴桃采摘节暨天猫湘西猕猴桃正宗原产地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济南江禾农业等客商现场签约助销。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采取“飞地经济”模式,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与苗汉子合作社合股,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作为技术支撑,济南市出资支持,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流转土地余亩,共同开发猕猴桃产业,目前,猕猴桃可采摘突破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十八洞村民每人稳定增收元以上。“用趵突泉水,泡永顺莓茶,共享新时代幸福生活。”这是最近广泛流传在济南市历下区和湘西州永顺县民间的一句话。永顺县充分利用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大力发展壮大莓茶产业规模。累计投入援助资金5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毛坝、万民、润雅等乡镇开发莓茶产业2多亩,加工项目7个,援建高标准莓茶加工厂房12个,莓茶产量达多吨,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带动全县名种植户和名建档立卡户实现致富增收。四年来,两地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围绕茶叶、油茶、百合、猕猴桃、柑橘、烟叶等湘西8大特色产业,投入援助资金6.27亿元,实施了椿木坪万亩黄金茶、惹巴拉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毛坝万亩莓茶示范园、保靖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个产业项目,惠及40余万名贫困群众。湘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烈的发展需求,济南有着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怎样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进,是两地扶贫协作是否深入的关键所在。为此,湘西州出台了财税、金融、土地、服务等系列优惠支持政策,鼓励吸引济南市企业来投资兴业。年初,山东得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古丈县投资多万元,成立了湘西得象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碳晶板取暖器,解决了多户、余名贫困群众的就近就业。像湘西得象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这样的山东企业,在湘西州已落地47家,通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利益分红等方式,带动0余名贫困人口受益。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销售成为两地协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