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欧阳中石先生(左)与我恩师欧阳中石先生(左)与我。硕士论文答辩会合影硕士论文答辩会合影。左三为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右二为副导师王世征先生,左二为张同印先生,右一为杨中涛。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首都师大中文系95届全体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前排左三为欧阳中石先生,前排左一为我的副导师王世征先生,后排右一为杨中涛。近乡情更怯近乡情更怯。杨中涛年春节回湘途中沅江岸边留影。杨中涛,原名杨秀付,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现定居北京。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专业,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欧阳先生所招收第二届书法硕士。毕业工作后曾担任过教师多年。年进入互联网行业,曾担任多家主要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文字翻译。年开始在互联网各平台发布书法教育原创文章。目前致力于中国书法史及传统碑帖的网络书法教育和教学活动。书法教学的宗旨是:识四海人,行千里路;临百家帖,读万卷书。杨中涛临帖作业年3月16日杨中涛于京华顿首再拜附件一、杨中涛主要著述1、《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参编),沈阳出版社,年版9月。2、《幼儿入学准备教材·绘画启蒙》(与张念芸合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年7月。3、《七彩童话》(共七篇原创作品,暑名杨雨轩、杨梦秋)。农村读物出版社,年1月。4、《书法与中国文化》(合著,负责第二章“秦汉书法文化”编撰)。人民出版社,年1月。5、《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楷书卷》(主编),西苑出版社年9月。6、论文:《何谓款识?包括哪些内容》、《书法作品用干支纪年还是公历纪年好》。两篇文章收入《书法教学释疑》一书。天地出版社,年6月。7、论文:《浅谈书法心理学学科的构建》。文章发表于《书法艺术报》(济南)。第18期年1月。8、硕士毕业论文:《书法的文化基础探源》。9、曾担任《英语沙龙》杂志特约翻译,向该刊共提供精品译文约篇。10、互联网外电新闻翻译:涉及国际新闻、互联网、IT等产业新闻和分析材料,共计至少达千万字。11、年以来,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发表书法教育原创文章约多篇,总计约数百万字。并发布各类原创书法教育原创书写视频、音频多种。今后此类原创性书法教育文章、视频及音频,仍会逐步增加。附件二、杨中涛与学员游学云居寺杨中涛于年5月19日组织的云居寺游学。与学员在石经山石经洞的明朝董其昌“宝藏”刻字前留影。杨中涛云居寺游学古风作业,请所有讲堂学员及朋友们批评指正:戊戌初夏与诸友游学云居寺晨起即驱车,气候已微热。青山更妩媚,杨花飘若雪。古寺出幽深,石经藏地穴。堆积复堆积,难辨字优劣。远观石经山,攀登意已决。拾级步履艰,身疲气非泄。半倚神仙枕,笑谈古英杰。一崖何其峭,经洞星罗列。宝藏书绝壁,禅意从心阅。返途鸟语喧,桑葚枝欲折。诸友俱优雅,雅意何高洁。论书无顾忌,古今尽可说!注一、“宝藏书绝壁”,石经山之石经洞侧绝壁上,有明代董香光所题写“宝藏”大字。年5月20日草草附件三、杨中涛临帖杂说三十则杨中涛临帖作业1、每个人的经历、个性不一样,临帖效果也千差万别。临得像是一个基本要求,但那种所谓临得非常非常像,通常是描出来的,得其形而无其神。所谓的“临帖复印机”,只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且此类人通常脱帖一写,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和个性。而特别注意运笔速度、章法等元素的人,则单个字形又不是很像。这是一个平衡处理的问题。但无论怎样,在我们长时间的临帖过程中,一定要长期坚持临帖。书法学习最后拼的就是:你的临帖量有多少,临帖频率如何。2、对于初学者而言,确实不要过于纠结你的临帖像不像。你能够坚持通临字帖,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训练和长进。如果是比较有基础者,如果过于纠结像不像,最后你就“卡”在那儿出不来了。临不同的帖,就是增长自己见识的大好机会。3、很多网络课堂,只教一种帖,或让你只临一两行字,还要求你反反复复临这种很少的内容。这是面向小学生的书法教学方式。成年人的分析能力很强,需要在临帖的基本量方面下大功夫,有比较才有鉴别。基本的临帖量不到,说什么都是空的。4、如果你手上的方格规格比较小,但又想写大字,则完全可以将四格并为一格,这样大格子就出来了。如果不希望看见格子线,比如临习行草书,你也完全可以将纸翻过来,用背面来临,则格子的影响基本上就没有了。5、我们一直不主张学员学现代人的字,明、清之人也只可浅尝一下,不可深钻。最应该临习的,还是要临习宋、唐、南北朝、秦汉甚至先秦的东西。在纸张发明前,简牍就是墨迹本,简牍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我也不希望学员学我本人的字,还是直接学古人为好。杨中涛临帖作业6、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是通临为主的。只有通临,你才能知道原帖的整体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行草书,通常情况下,前面部分不如后面写得精彩,原因是前面部分,书写者的手指还没有活动开,后面部分手指活动开了,情况就会好得多。7、在很多情况下,一些笔画是需要边走笔,笔杆也要徐徐转动的。至于转不转,更多是看你经验,你可以转,也可以不转。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标准的。8、我向来不主张学现代人的字,也不愿看到任何学员学我的字。学现代人的字,其实是一个大坑,容易跳进去,但不容易爬出来。学现代人的字,很容易上手,原因就是经常看到,比较容易模仿。但最大的不足是:学了现代人的字,你再去学古人的法帖,很可能就没有动力,或者说对古法帖会有畏惧心理。所以我们一直是主张学员都去临古代法帖,以古为师。这个要求可能有点高,但突破了这个关卡,你将迎来书法学习的新天地。9、在某个阶段,“专攻”某个法帖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长时间只临一个帖,一个帖的前几行字,还美其名曰有毅力,这个就是一叶障目,自欺欺人了。10、临帖贵在长期坚持,细水长流。具体方式其实不重要,你每天都临,还是一周一次,甚至半月一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一下子隔个半年或一年都不动笔,那手就生了。比如我的篆刻,已经很多年不动刀了,过去两年也刻了数方印,但根本就没有恢复到我以前的水平。所以这是一个教训。不能长时间停止临帖(或刻印)。杨中涛临帖作业11、对于新的字体,尤其是不拿手的字体,不要害怕。开始肯定都临不像。无所谓的态度最好,不像就不像,管它呢。开始就当是个接触而已。次数多了,就会越来越像。12、创作这种事情,真的不需要事先准备什么的。最好就是一次写就。其他时间拿来临帖。不要本末倒置。13、多大的笔写多大的字,不要故意小笔字大字,或大笔写小字。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14、临帖尤其是通临,是一个最基本的训练。你连通临都完不成,还在那儿大谈自己有多努力。这其实是自欺欺人的手法而已。通临是书法练习的基本手段之一。我曾练过钢琴的,有一定基础后,你肯定是整首练习都得弹啊,总不能只练习前两页乐谱吧?虽然我的钢琴已经全还给老师了,但这个道理是相通的。15、书法临帖,不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