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的青麻园村,距离乌岽天池大概5公里,海拔米,主要种植生产野放凤凰单丛茶,我是管理人吴可驰。
万物可痴野放茶园是年我和一群爱茶爱自然的小伙伴众筹建立的,初衷是想种些无农药、无化肥、自然的茶,大家自己喝,并非盈利性的,所以茶园的建设和维护都是以安全自然为出发点,尽量减少对茶园生态的人为干预。
但是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经济作物,生命力是远不如野生物种的,没有人工干预,要在野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非易事,我们年开荒栽种的3千多棵茶树,到年已经死了多棵。
为此我研究了很多关于生态建设的知识和案例,也做了很多尝试:间种豆科植物、埋茶籽饼驱虫、养鸽子取粪施肥等等,多以失败告终,此间的艰辛就不展开了。所幸经过5年的试错纠正,到年,茶园的半野生态基本形成,茶树稳定存活,开始产茶回馈小伙伴。
对比传统经济茶园,野放茶园在开荒时保留了大面积的原始林,种植区块小而分散,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以确保大环境生态的健康,这是年开荒前的卫星照,红色框是我们租下的荒林:
这是年开荒后的卫星照,白色框是种植区:
除此之外,野放茶园的种植区内,大树都保留了下来,杂草是半除半留,平日里是很荒杂,只有在每年采茶前,人工除草后,才有点茶园的样子。
费了这么大劲,又是留树又是留草,其实就是为了保留茶园的生态多样性,植物种类多了,动物种类就多,害虫有天敌,就不成灾。大树根深,可以吸收更深层土壤的养分,再通过落叶的形式散布于表层土壤,使得茶树内涵更为丰富。各种杂草吸收阳光,涵养水分,防止表层土壤流失,茎叶腐烂作为土壤养分,根系腐烂可增加土壤空隙。
这就是野放茶园不打药不施肥不松土,还能有收成的原因。
相比之下,经济茶园就显得整齐很多:
但是单一连片的种植方式,极易导致成群的虫害,不进行人为干预,是很难有收成的。而且掠夺式的采收方式,也会在短时间内消耗掉土壤原有的养分,导致茶叶滋味越来越单调,施什么肥就是什么味。
万物可痴茶园种植的是凤凰单丛茶,是潮汕特有的茶种,属于乌龙茶类,茶形为条索状,潮汕人喝工夫茶,喝得最多的就是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以天然的花香果香闻名茶界,是通过晒青、摇青等工艺,促使叶片内含物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发生氧化以及一系列的化学转换,从而产生天然的蜜甜、花香、果香,不需要添加任何外物。但制作工艺极其细微,需要精准捕捉走水发香的时机,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成茶的品质从顶级跌至庸次。
凤凰单丛的滋味跨度非常大,同样的品种,既有绿茶般清洌鲜爽的,也有红茶般醇厚甘甜的,全看制茶师傅的工艺偏好。万物可痴的单丛茶,发酵度和焙火都属于中偏轻的,汤色多为金黄,滋味就不好描述了,得各位茶友自己来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