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泛舟夜处处笙箫歌
谈起沱江的古往今来,诸多文人骚客留下很多笔墨,借此抒写惆怅、喜悦、期盼、寂寥和相思的情怀,仅说诗句就不胜枚举,如李商隐等诗人在诗词中都提到沱江:
更叹沱江无限水,
争流只愿到沧溟。
相如未是真消渴,
犹放沱江过锦城。
海门山外天池雨,
来趁沱江打鼍鼓。
千里雪山开,
沱江春水来。
沱江水绿波,
喧鸟去乔柯。
更有甚者是宋朝的刘望之,直接以沱江命名写下一首诗:
《沱江》
尚胜三年谪,终惭万里驯。
极知行路涩,可忍在家贫。
岁晚沱江绿,云深锦树新。
相思肯如月,夜夜只随人。
沱江这么有名气吗?细读诗句才发现端倪,原来在我国有两条沱江,分别在四川和湖南省,从诗中便可看到多数说的是四川省的沱江,李商隐的诗句“犹放沱江过锦城。”在古代人们把成都称为锦城,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也写到“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原来此沱江非彼沱江,一条长多公里,一条才公里。具体的水文地理不是这里所要研究的内容,言归正传是我们泛舟的湘西沱江。
湘西沱江为湖南省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两个源头,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千工坪镇、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乡镇。
以往我对湘西沱江的了解是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书中描绘的沱江很美,美的让人窒息。记得沈老先生写到: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
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
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
,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
,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
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
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
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
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
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
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
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
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
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
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
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
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
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
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
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
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
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写到这让我想起传说李白登黄鹤楼的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飞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尚且如此,咱凡夫俗子就别班门能斧了,聊几句夜游沱江观感尚可。
其实,夜游沱江是个艺术船游项目,通过传统舞蹈和艺术表演加上高科技光影手段整合而成的展演。因为沱江是古城凤凰城的母亲河,两岸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顺流而下穿过彩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夜晚在各种灯光照射下,五颜十色璀璨夺目,游船在江心缓缓漂过,两岸灯光秀下的庭堂楼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呈现出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给人的感官觉得真的好美,可以说美不胜收。
热闹过后,我的心中却有种空旷落寞的感觉,找不到一丝想往中沱江泛舟的惬意。沈先生描述的沱江哪去了啊?看看那些吊脚楼都成了商场和饭店,穿着苗族服饰往来匆匆的都是游客。那些恬谧、清闲、悠然、宁静、幽雅、飘逸、逍遥的情景都已不在,真的成了“再回首往事如梦!”刹那间让人失去了去品尝特色美食兴趣,带着有点落寞的心情返回下榻之处。
(.06.14鹏城塘朗山北麓博林天瑞花园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