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全国著名文化学者张培合,应宁县县委之邀,年12月31日上午,在县统办楼一楼会议室,全程脱稿演讲近四个小时,受到了宁县党政领导干部的好评,获得巨大的成功!
当日,全国著名文化学者张培合不惧严寒,满怀热情与期望赶到家乡宁县,为全县党政干部作了一场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宁县党政干部的积极影响”的专题报告。有三百多名党政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聆听了这次演讲,此次演讲从心上打动了所有听众,现场掌声雷动,全体参与者听后欢欣鼓舞。
张培合精彩的脱稿演讲,令全场听众极为叹服!他中肯、幽默、睿智的讲授不仅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诠释的淋漓尽致,还将国学的精华融汇到生活和工作中,他那不饰雕琢却极其出色的言辞,如行云流水,似珠落玉盘,唤醒了听众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使听众心灵产生强大的震撼,同时在笑声与感动中领悟到学习的欢快,如同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使听众脑洞大开,心有所悟。真是:“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
张培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体到现实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应着重从七个方面去践行。一是坚持做好15个字,即做人的基础:仁、义、礼、智、信;做人的态度:温、良、恭、俭、让;做人的底线:忠、孝、忍、勇、廉。二是坚持做好“四件事”,即尽孝、行善、担责、感恩。三是坚守“两个底线”,即良心和诚信。四是坚守“三个道”,即礼仪之道(社会层面)、君子之道(人格层面)和中庸之道(工作层面)。五是坚持“五本”思想,即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合为本、以和为本。六是坚持“四大标准”,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集体先于个人、和谐先于冲突。七是处理好“六个圈子”的关系,即与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关系,与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家族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组织和师长的关系。
张培合说,管理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自己,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那么作为家乡宁县党政领导干部更要深刻学习先秦以来的优秀文化,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自觉担当起宁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张培合认为,中华文化要得到好的传承和践行,必须从博物馆走出来,从书柜和墙壁上走下来,必须要落地。所以宁县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以乡贤文化为切入点,实际行动推进乡贤文化、孝善文化在文明乡风和经济振兴中的体现、传承和弘扬,将乡贤文化品牌打向全国,切实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
张培合从秦文化始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塑造及其对宁县党政干部的积极影响,呼吁党政干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勉励其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文化自信,以敬业精神做到恪尽职守,推进宁县经济社会向上、向善、向好、向美发展。
张培合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贴近生活的案例,获得阵阵掌声。
演讲结束后,大家一致赞叹:这样的演讲在家乡宁县乃至陕甘当属第一,张培合文化现象已风靡全国各地、大江南北,这种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讲授,使家乡民众极为赞叹和震撼,家乡人为他而点赞,为他而自豪和骄傲!他演讲时全场无一人提前退场,无一人打瞌睡,大家都在认真聆听他的演讲,他的演讲几次都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他博古论今,引经据典,内外兼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我们为他鼓掌加油!对他肃然起敬!明心静心,坚定信念跟随他学习践行!
著名文化学者张培合先生,年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陕西孔子学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会联盟副主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西安文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西安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商道》杂志总编辑、全国传统文化演讲大师、庆阳市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庆阳市乡贤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张培合先生工作之余,不但著书立说,笔耕不缀,还创办了“张培合读书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引领全民阅读,常年奔走于各个省市地方,演讲授课,二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演讲培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一千五百场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
近年来,张培合教授,著书立说,游学演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