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内明清建筑保留完好,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5处,是西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市之一,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镇。
凤凰古城远景覃葛退休后住在老家杨仕坪村高楼子组,照顾年迈的父亲覃德令,又耕种、又写稿,空闲时邀离退休干部,联系我驾车游凤凰,共去过两次。那时候停车免费,凤凰古城不收门票,但是覃葛不在外面留宿,他要赶回来照顾父亲、喂鸡养猪,我们也是早去晚归。
第一次是年7月7日,我们清早从桑植县城出发,经塔卧、石堤西、芙蓉镇、古丈、吉首到凤凰县城,车子驶进县政府的大门,里面是免费停车场。大门对面是政府大楼,下车步行,右转到古城广场,广场正中间有一只展翅的凤凰雕塑。
广场凤凰雕像边上有个湘西酒鬼酒专卖店,门前一尊画家黄永玉设计的“酒鬼背酒鬼”雕像。
酒鬼背酒鬼雕像穿过广场直走,便可看到一个写着“凤凰城”的牌坊,绕过牌坊便是古城的老街了。
作者牌坊留影,年11月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
古城依山傍水,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将古城分成两个部分。红砂岩砌成的城墙耸立在岸边,沱江边吊脚楼沿河建起,以前的民居已改为酒吧、旅社。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走马观花,逛老街一圈,选择性地看了几处景点。首先参观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故居沈从文是著名作家,我读过他的《边城》,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门口一只石狮,院子里有个水缸,马头墙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
杨家祠堂然后游杨家祠堂,是保存最完整的祠堂,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坊、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整个建筑做工精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东城门出来上东城门,东城门是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站城楼之上,可观古城全景。城下旅游商品一条街,出售苗族民间工艺品,热闹非凡。我们小憩一会儿,进店吃血粑鸭、尝姜糖,然后过虹桥到沱江对岸游玩。
虹桥虹桥横跨沱江两岸,风雨楼两边有店铺,集景点与购物于一体。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故名虹桥。
万名塔万名塔七层高21米,塔身正六边形,三檐六角,上置色彩斑斓的璃璃葫芦宝顶,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焚烧字纸用的炉塔。
夺翠楼夺翠楼为牌楼结构,建在沱江边,飞檐重叠,精致典雅,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画室,凤凰古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不对外开放,游人只能在江对面观赏。
作者跳岩留影,年7月跳岩是进出凤凰古城主要通道,人们经过时必须踩着一路沿石,一跳一跳地过河去,“跳岩”因此得名,是景点标志之一,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年),长米共15个岩墩,走在上面,耳边水声滔滔,眼里满目荫绿,别富情致。
北门城楼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在凤凰北面,本名“壁辉”。城门呈半月拱形,深7米,高约3.5米,门内装有两扇巨大铁门,十分坚固,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站在城楼之上,可观赏沱江的秀姿和全城的美景,周围青山如黛,配上那一弯碧水,波光粼粼,倒影袅袅,让人心旷神怡。
听说去奇梁洞可以赶集、到洞里乘凉;沿沱江公路而下,可以游官庄,晚上在桃花岛参加篝火晚会,但是时间不允许,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覃葛要赶回桑植老家,我们只好匆匆返回停车场,上车出发,踏上归途。
南长城大家对凤凰游览意犹未尽,于是一年半以后覃葛再次相约。年11月18日清早,我们从桑植出发,沿着第一次的足迹驱车到凤凰,但这一次没在凤凰古城停留,我们向阿拉方向前进,直接到南方长城。
长城登山入口苗疆长城,大体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公里,长城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山脊上,是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苗不出境,汉不入峒”,南长城修建禁止了苗、汉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黄丝城标志下南方长城,我们去阿拉,游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此城雄踞湘黔边陲要冲,地势宽阔,东有七里冲咽喉之扼,南有亭子关之险,西有绵长牢固的边墙之塞,北有高山深谷之障,“攻可进,退可守”,是雄于镇竿西部一座重要古城,也称渭阳唐城。
渭阳唐城登城鸟瞰,百里山川野道,尽收眼底。
古城步道站在炮台之上,遥想当年,箭垜旁刀戟林立,炮台上人影浮动,还有城外山头的碉楼狼烟滚滚,仿佛还看见刀剑交接之影,听见搏杀呼号之声,刹那间产生一种悲壮感。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登上古城头,极目四野,见良田千顷,绿水迂回;斜阳夕照里,炊烟缕缕,一派田园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