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店的关门风波,将旧东家复华系拉回到人们的视线前。
全时便利店诞生于年,曾是北京市场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为复华控股旗下公司。年下半年,复华系资金危机爆发后,京津冀地区的大部分全时便利店被转让给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下称“山海蓝图”),华东、重庆地区便利店资产则卖给罗森。
如今全时再次动荡之际,昔日号称规模千亿的复华系,留下的残局也浮出水面。
年下半年,复华系旗下海象理财、凤凰钱包、瀚亚资本等金融平台相继发生爆雷。与此同时,复华号称遍布“全球十个国家,十多个城市”的文旅项目也基本停摆。与此同时,复华系被曝出大规模的欠薪与裁员。两年过去了,海象理财、瀚亚资本、凤凰钱包等平台的多位投资者目前向清流工作室表示,仍未得到兑付。一位已经离职了复华前员工也表示,欠薪至今仍未偿清。
清流工作室梳理发现,在短短几年内崛起的复华系,表面上虽然有着庞大的实业版图,实则全部靠私募产品及P2P平台自融输血。在高杠杆模式下,在复华系旗下一个P2P平台的倒下后,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了整个复华系帝国的崩塌。
据清流工作室从执行信息公开网统计,复华集团及其旗下公司目前被执行次数至少达到次,执行标的总额合约12.7亿元。
全时便利店往事
成立于年的全时便利店原是北京便利店的佼佼者,一度占据京城最大的市场规模。虽然目前的新东家为山海蓝图,但复华系的留下的余波,至今依然没有止息。
年7月,出于对全时便利店盈利能力的看好,曾铭与朋友一起投资了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下称“全时公司”)发行的一款名为“全时新零售定向融资计划8号17期”的理财产品。当时,向其兜售产品的是复华系旗下的北京瀚亚世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根据曾铭的说法,这款理财产品期限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8%,资金用途为用于全时便利店的经营,还款来源则是全时便利店的盈利收入,担保方为复华控股有限公司。
但三个月后,曾鸣却再也没能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有类似遭遇的投资人还有很多。曾鸣称,在他所加入的四五个、加起来约两千人的全时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