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到来前,在湖南湘西凤凰县苗族聚居的老家寨村,村民吴香莲都会叫上同村闺蜜以及女儿、儿媳妇一起绣端午香包,让孩子们佩戴在身上,起到避暑、驱邪、纳祥的作用。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7岁的吴香莲是苗绣传承人,外婆和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绣制精美的苗绣,是她最深的童年记忆。13岁那年,吴香莲主动向母亲提出要学习苗绣,母亲不仅教会她插针绣、平针绣等各种针法和图案,还告诉她端午节要给孩子做香包,这是传承已久的习俗。
22岁成为母亲后,吴香莲每年端午节都给孩子绣上香包,里面装入丈夫从山上摘来的草药。“端午节天气热,我们在香包里装上艾草等中草药,孩子戴了就不会中暑,还能驱邪。”尽管绣一个香包至少需要一天时间,但在吴香莲看来,香包承载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关爱,是对一个家庭的守护。
如今,吴香莲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女儿和儿媳妇,她们端午节时也会给自己的孩子做香包。小小的端午香包不仅散发清新的药香,更凝结温暖的母爱,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绽放魅力。
(总台记者赵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