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849093.html腊尔山上,壮美辽阔的红石林。村民吃上“旅游饭”。卖蚕茧,促增收。烤烟大户,晒烟忙。今年瓜蒌又丰收了。产业路助力产业发展。文/图本报记者杨继东凤凰县两林乡板交村位于海拔多米的腊尔山台地上,户人分住在5个组6个苗寨里。近5年来,他们在州交通运输局及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积极主动谋发展,攻坚克难兴产业,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大道。夏秋之交,记者沿着宽阔、平坦的村组水泥路走进美丽而整洁的村寨,聆听了一曲美妙动人的脱贫致富“交响曲”。建好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以前我们村组间全是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大家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很差。”板交村支书兼村主任龙文高向记者介绍,年以来,州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牛鼻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们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宽5.5米、长近8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拓宽工程,3.3公里的产业路建设和近10公里机耕道建设……“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村民家家户户受益增收,而且村组间、寨子里环境大大改善。”驻村第一支书曾建华说,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两大问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高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州交通运输局大力争取,累计投入逾万元,加快板交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先后完成了村组道路硬化、拓宽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电力保障工程、村级活动中心、瓜蒌籽烘干房、停车场、千瓦光伏电站、太阳能路灯亮化等建设,实现了水泥路“寨寨通”,自来水、电“户户通”。同时,大力推动便民、文体、农业、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一门式”公共服务和多元化便民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且结合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家“四美创建”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开展农村排污管网整治和卫生保洁,提升村容村貌,改造改建垃圾围6个,确保板交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大力推广卫生厕所,改变村民卫生习惯。兴产业强经济村民争相脱贫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但年以前,板交村是个产业空白村,“村民们勤劳苦干却没有脱贫好路子,村集体经济更为零!”龙文高感叹地说。兴产业从发展集体经济开始。龙文高清楚地记得,年,村级千瓦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年产生效益,年光伏电站收益结余9.5万元。后盾单位投入资金为村集体在县城买了门面,年租金收入1.5万元。村里荒废多年的山塘水库也承包出去,每年租金达元。搞活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开展公益事业不再需要向上“讨要”经费,还新增贫困户公益岗位3个,每年定期不定期开展村民大病等帮扶、慰问行动。怎样培育支柱产业?曾建华说,工作队紧紧围绕“选准能人、找准产业、瞄准市场”三个关键点,结合板交村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及村民意愿等实际情况,依托村民种养合作社平台,在后盾单位州交通运输局的支持下,重点发展瓜蒌亩、猕猴桃亩、烟叶亩、白芨20亩和桑蚕10亩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年,30出头的龙光明回乡发展产业,经过考察选准瓜蒌产业,并获得州交通局争取产业贴息贷款50万元支持。目前瓜蒌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亩,常年安排农户20多人就业,年收入在元至00元。瓜蒌产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龙光明也赢得村民的信任被选为村副支书。隆再生是返乡创业的种烟大户,一家种植烤烟25亩,每亩收入0元。他家每年还养殖土鸡多只,年收入2万余元。他直率地说:“不比以前在外务工差,还能就近照顾家庭。”与此同时,村里大力鼓励“一户一业”。70岁的隆成金和老伴是勤劳的多面手,年养殖山羊收入多元,养殖鸡鸭、稻花鱼收入多元,今年正进一步扩大规模。58岁的龙唐生虽然脚有残疾,但发展产业不落后,在自家田里挖塘养鱼,年收入过万元;还养殖鸡鸭余只,年收入过2万元。像他这样,村里还有隆再刚等4人身残志坚,通过“一户一业”脱贫致富……村里大力引导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脱贫增收项目,通过“技术+资金”培养致富能手,增加特殊贫困家庭收入。目前,全村53户贫困户重点发展鸡鸭、生猪、蜜蜂、山羊、稻田鱼、优质稻等产业,年为贫困户发放了产业直补资金11万余元。板交村平均海拔米左右,森林覆盖率90%以上,境内有大小坪水库、红石林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3组村民们流转土地多亩与贵州铜仁大兴旅游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腊尔山红石林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借助自驾游、生态游、乡村游兴起的势头,板交村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安置贫困户就业,带动其增收创收。5年精准扶贫,板交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人,脱贫51户人,另2户6人属低保兜底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8%,年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在板交村部会议室里,“脱贫攻坚先进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建同治先进单位”“社会综合治理优秀村”“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示范终端站点”等荣誉奖牌挂满了一面墙。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可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曾建华介绍,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台账和“户脱贫”动态监测台账,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