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卡”,在苗语里意为美丽的峡谷。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地处湘黔交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贫困发生率达38.5%。在夯卡村的雷公潭峡谷,住着35户苗族乡亲,从峡谷上到腊尔山台地,需要走一条八公里长的天梯路。为解决这个难题,年,驻村扶贫工作组进村后,决定雷公潭上寨、雷公潭下寨两个自然寨35户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年,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后续帮扶措施,扶贫队在腊尔山台地建起了崭新的同福苗寨,对峡谷底的百姓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驻村扶贫组坚持建新房与扶产业同步抓,对35户搬迁户分类指导,因户施策,重点瞄准搬迁贫困户,兼顾同步随迁户,形成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帮扶,人人有事做”帮扶格局,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和能致富”目标。年10月8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夯卡村召开,夯卡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纳入了国家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项目动态监测点,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借鉴。领导重视。州委书记叶红专多次在易地扶贫搬迁施工现场指导,率先垂范,为全州各级领导干部脱贫攻坚作出表率。州委办、州接待处、州委政策研究室三家责任单位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盯紧抓牢。部门配合。驻村扶贫工作组牵头抓总,凤凰县发改委、住建局等单位密切配合,集中会商,一揽子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效率高,进展快。队员苦干。工作组敢于责任担当,勇于面对问题,反复调查摸底,完善规划,征求意见,督促督办。为了项目顺利实施,经常与施工单位、部门单位研究到半夜,吃住在搬迁工地,赢得了搬迁贫困群众信任和支持。夯卡村村寨一隅做细宣传。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出搬迁贫困户有18户76人和同步随迁户17户(71人),挨家挨户地宣传易地搬迁政策,争取搬迁户理解和支持。科学谋划。把搬迁集中安置点选择在交通位置方便、读书看病方便、生产发展方便、务工就业方便的区域,避免二次陷贫返贫。倒排工期。对易地扶贫搬迁选址、招标、施工等各环节实行项目化管理,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早规划、早启动、早受益。发挥主体作用。扶贫工作组对两个自然寨35户认真调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贫困根源,坚持把思想、观念扶贫摆在重要位置,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营造精准扶贫氛围,引导搬迁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好脱贫发展的主体作用。突出产业扶贫。帮扶搬迁户不直接给钱给物,通过产业扶贫增强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直接、委托、股份形式帮扶,实施“1+8”菜单式后续帮扶措施,有蔬菜产业直接帮扶、猕猴桃产业股份帮扶、生态养殖区委托帮扶、产业园区用工优先帮扶、苗绣公司带动帮扶等八个方面,多渠道增加搬迁户收入。注重教育培训。对搬迁贫困户的学生建立帮扶档案,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开展各种助学活动,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抓住劳务协作脱贫试点的机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提供用工就业信息,开展猕猴桃、高山蔬菜、大棚蔬菜、湘西黑猪、苗绣等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搬迁户技能素质。创新帮扶机制。大力推行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对部分有意愿无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把他们的扶贫资金注入到生态养殖区、猕猴桃基地、黄桃采摘园,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每年获取分红效益,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