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凤凰,景色别有一番风味。
尽管是旅游淡季,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随处可见;从清晨到黄昏,城墙内外、沱江两岸、大街小巷,游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尽情享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人头攒动的凤凰大街小巷。
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是湘西旅游龙头、湖南旅游窗口、中国旅游名片、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疫情之后,凤凰旅游怎么做?
沱江夜景美如画。
恬静、浪漫的沱江泛舟。
为了让旅游市场尽快复苏,凤凰县推进古城提质改造,将景区“闭园期”转换为提质升级的“黄金期”,打出旅游优惠政策“组合拳”。古老的城墙、巍峨的南华山、独特的吊角楼,让凤凰成为一幅山与楼、水与桥、城与水的五彩斑斓、浓墨重彩的油画;夜凤凰,则展现给八方游客一种惊艳之美、似真似幻的“醉美”。走在凤凰古城内,古色古香的景致,让人倍感乡愁如丝,留恋忘返;而分布在古城内、一个个留名青史者——熊希龄、沈从文、陈宝珍、黄永玉等的故居,除让人肃然起敬外,更让人感受到了湘西历史与文化的厚重与神秘。
8至10月,凤凰古城接待游客.61万人次,相比年同期增长38.31%;特别是进入11月的晴好天气后,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万,同比增长52%。
实在可喜可贺!
凤凰县在突出古城核心产品的同时,还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将文化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结。
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是乡村振兴的典范,是红色旅游目的地,其村内的飞水谷景区,让村民们的水果产业,搭上了旅游的快车,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飞水谷景区。
竹山村是凤凰县麻冲乡一个纯苗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但4个自然寨,犹如4颗明珠一样,镶嵌在翠绿的山坡上。随着“竹山乡居”民宿的成功开发与营销,竹山迅速成为湘西州内外闻名的乡村游“网红打卡地”。每逢节假日,“竹山乡居”乡村民宿一房难求。3月8日复产开业至11月17日,竹山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营业额达万元。
文旅扶贫“竹山模式”——竹山乡居。
山江镇老家寨村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俗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是“中国传统村落”。该村在着力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民俗文化,“凤栖山居”民宿建设的完成,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的完美对接,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让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老家寨景区“凤栖山居”。
山江镇的苗族博物馆与苗人谷,将民族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风光堪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持续“高热”发展。
苗人谷景区。
廖家桥镇拉毫村又称拉毫营盘,是“中国传统村落”、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依山而建设的民居,全部采用当地产的页岩垒砌而成,村与南长城融为一体,极富特色。
廖家桥镇拉毫营盘。
作为凤凰的一张新名片,凤凰中华大熊猫苑自7月1日正式开园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除了有可爱的大熊猫,还引进了小熊猫、绿孔雀、羊驼、鹦鹉、锦鲤等伴生动物,建成熊猫餐厅、咖啡馆、湖面浮桥长廊、滨水栈道、儿童无动力游乐园、滑索等旅游休闲项目,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游客络绎不绝。截至10月底,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8万人,实现收入.2万元。凤凰中华大熊猫苑的组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帮助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大大提升了周边村民的幸福指数。
凤凰中华大熊猫苑研学游基地。
凤凰县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凤凰县在迎接高铁、航空时代的到来之际,紧抓机遇,奋力赢取旅游大提质、大发展的主动权。在距离凤凰古城不远处,张吉怀高铁凤凰隧道口、磁悬浮项目工地上,施工机器出发的轰鸣声,似工作的交响曲,工人们则伴随着欢快的曲子,干得正欢。年,凤凰即将迎来高铁和磁悬浮时代。
凤凰高铁站俯瞰图。
磁浮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项目,它有利于拓展和提升凤凰县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促进凤凰县“山、水、城、人、文”和磁浮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而打造集“磁浮交通+文化展演+旅游休闲+科技体验+康养禅修+研学科”六位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为“大凤凰、夜凤凰、金凤凰”,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让“神秘湘西·天下凤凰”旅游品牌传得更快、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