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现隶属于湘西,位于湖南西部边缘。
凤凰在夏朝以前,即为“武山苗蛮”之地;唐时有文字记载;明在凤凰山设凤凰营;年设凤凰县至今。
本世纪初,那段时间我是一名摄影记者,因为工作原因,去凤凰古城的次数比较多。那时凤凰的旅游已突飞猛进,特别是夜晚到来时,酒吧与旅店的霓虹灯映红了沱江。
夜晚与狂欢的游客们退去后,早晨迎来,凤凰古城又回归本地人。早晨的凤凰,宁静、温和,适合于散步与吃早餐,也许这就是凤凰本来的样子。
这组图片拍摄于年夏天。
像本地人又似小贩在沱江跳岩快速行进。北门外的跳岩是每个游人来凤凰的打卡地,摄影师与游客在此留影,常把跳岩堵住,不便行走,只有在早晨,背着背篓本地人才能这样快步行进。
跳岩是一种简单又古老的渡河工具,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就形成了跳岩。因为跳岩桥面是不连续的,所以从严格定义来看,跳岩是桥的雏形,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
沱江边,棒槌声声。沱江是凤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在泸溪县河溪汇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
因为凤凰处于山地,地形崎岖,沱江也是九曲回肠,平时很安静,到雨季时又水涨得厉害。
沱江边,清理身上的泥垢,像一对母子。我原来有两个同事是凤凰人,其中一位跟照片中的男子很像,我确定不是同一个人,但感觉真得很像。
跳岩附近,黑板上用粉笔写的沱江山歌。沱江山歌
阿哥阿妹莫怕羞,谁在世上不风流;人不风流枉在世,你我能有几春秋。
阿哥坐船游沱江,阿妹闲坐闷得慌;有心请哥坐一坐,同叙情话入梦乡。
哥想妹来妹想郎,睡到半夜心里慌;翻来复去睡不着,泪水打湿半边床。
阿妹停步等等我,哥哥伴你淌过河;手牵手来排排走,让我吻你酒窝窝。
这些山歌,普通话多,并且已很文雅,可能是改良过的山歌了。
东门门洞里休息的老人。可能门洞通风、干净、人流大,凤凰的几个大门的门洞,都是聚集的好去处。有不少老人与小孩在此休憩与玩耍。
凤凰人平时很安静,不主动。你对他们很客气,他们会报以醇厚的微笑;如果冒犯了他们,反应也很激烈。
凤凰人的性格,让我想起了沱江。
中国近现代,凤凰出的名人多,有民国总理熊希龄、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
一身民族服装与造型的壮年男子。在东门附近遇到。
一身民族服饰,还有烟杆。现在凤凰壮年的男子这样子穿着,已十分难寻。
男子可能是附近店铺的老板,也可能是艺术家或者文化工作者。
清晨在老街上遇到,让我一时感觉回到了过去的凤凰。
路边准备贩卖的香瓜。凤凰的梨、生姜、红皮萝卜都很有名。
特别是红皮萝卜,做成泡萝卜特别好吃。
沈从文墓前摆着路旁采摘来的野花花束。沈从文墓,位于凤凰沱江畔的听涛山,清晨时分,人迹少,可安心徘徊。
沈从文墓的前身是清朝云贵提督的凤凰籍人田兴恕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也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
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凤凰石板路,下层雨,亮油油的。这个国庆期间,凤凰古城遇到一些舆情。网络争论也激烈,并且各执一方。至少讨论的内容是真是假?这些论讨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要看是谁来想谁来看,敲键盘说太多也没有意义。
以这张图作为结尾,没有影射的意思。读者们不要联想,也不要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