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初放,杨柳新黄,山头莺啼鹊鸣,嬉闹着入对出双。南华门上,沱江桥头,人群熙熙攘攘。人间四月天,跟好友一起,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凤凰。
青山环绕四周,苍翠蓊郁,形成天然的古城屏障。沱江穿城而过,日夜奔流不息,如一条纽带,连接并滋养着两岸古城人,千百年来的幸福恬淡生活。
漫步古城中,环顾四方,那鳞次栉比的黛瓦粉墙与镂雕朱窗,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的模样,别具一派烂漫的风光。
走街串巷,各色店铺争相展示着自己的珍藏。你看那黑色的香茶,雪白精美的银饰,绿色的猕猴桃,黄色的现做姜糖,都是凤凰古城独具地域特色的徽章。
沱江之畔,那一段段苍老的城墙,记录了古城过往的辉煌和黯淡,也记录了当年,英勇的竿军保家卫国的金戈铁马与剑影刀光。
这座锦天绣地、明山净水的古城,从来不止有无竿不成湘的英武豪迈,而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这里先后走出了民国总理熊希龄、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和一代版画大师黄永玉等杰出人才。
多年前,一位湖南神童熊希龄,从这里登船,故乡越来越远,而他脚下的路则越走越宽阔。
熊希龄先是考中进士,随后又投笔从戎、推动维新变法,后来曾官至民国总理。宦途受挫后,熊希龄又转向慈善和教育事业,他在旧中国奋斗了半个世纪,一生都在追求光明与进步。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描写的那座世外桃源的小山城,就是以凤凰古城为原型的。
小说中描写了船家少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三人之间的纯美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边城》以动情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展现出淳朴的民风,更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沈从文也因了这部小说,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家。
作为沈从文的表侄,黄永玉十几岁开始,就自学美术和文学,终究凭借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成为一代版画大师。
沈从文和黄永玉,都是古城儿女心中的骄傲。他们出生于斯,生长于斯,古城的秀丽山水,滋养了他们的生命,开启了他们的性灵,更给予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沈从文虽然一生有较长的时间,都是在外漂泊,但他一直对故乡有着无比深情的眷恋。
所以,即便后来在北京生活多年,但最终还是选择魂归故里,永远长眠于故乡的山水之间。
相较于表叔沈从文的个性温和,黄永玉则历来显得特立独行,所以他才会在95岁高龄时,还敢于开着法拉利飙车。也正是因此,黄永玉被誉为最酷的90后。
但即便走遍大千世界,黄永玉依然说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是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可见他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如今,逝去的早已逝去,垂老的也已垂老,再也不见旧时,风度翩翩的少年郎,绣口吐六合,椽笔吞八荒。
只有看那高梁之上,层层剥落的斑驳,依旧在诉说着衷肠,传承着历史的云烟过往,等待着今人驻足的目光。
且行且赏,奇峰山上,静瞰楼台水袖漫扬。许愿亭中,怅叹红尘知己难访。回龙阁央,沙湾妆点春色正盎。阅江楼栏,流水逗得青山荡漾。
不知不觉中,走到北门码头旁,乘一叶兰舟,偶尔点桨,忽闻吊脚楼中民乐悠扬。是谁在轻叩宫商,弹奏一曲凤求凰?令我思绪如涌浪,往事涟漪成行,三十载如梦一场!
信步青石板巷,聆听足下传来历史的回响,又是何处飘来的环佩叮当?更兼浸香花囊,沁出少女的芬芳?环顾四周,却不见那位如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痴羞地回望!
华灯初上,满城的灯红酒绿,溢彩如花绽放。此时,是谁又将红妆,染透了一江微凉,惹了清风过场,抖落零星烛光,徒留形影,相顾两茫茫!
一竹梅笛,几湾水调,撩起月下情殇,数曲萧瑟自断肠。此刻,想掬一捧月光,又怕船太摇晃,扰了河灯的梦乡。
人生百年有几,郎情妾意,花好月圆,算来常作空自念想。不如归去,且把水阔山长,暂留眉间心上,在远方的远方,逃往乌托邦!
且将满腔心事,都付与,这滚滚东逝的沱江,管它红尘消长!既来此地,便只需放下日常背负的生活重量,纵享这无边的风月,让身心两畅!
再看看沱江,就这么不紧不慢、不舍昼夜地奔流。它既孕育出了有勇有谋的竿军将领,孕育出了民国总理熊希龄,也孕育出了文学巨匠沈从文,孕育出了版画大师黄永玉。
文能提笔治国,武能保家安邦,这才是这座湘西古城,最强大的力量和最真实的模样!再会,边城凤凰!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签约撰稿人!江山风月,书旅人生!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