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危机,全球经济灰犀牛凤凰卫视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19.html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号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他在讲话中表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要共同构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他并重申,中国将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

随后中国外交部连夜举行吹风会,向中外媒体介绍峰会主要情况和重要成果。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在吹风会上透露,目前,中国正在就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进行设计,将出台重要文件;同时,正研究制定年前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将合理确定主要领域和行业的达峰目标与路径;另外,还将研究出台在技术攻关、能源保障、金融财税等领域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碳中和的支持力度。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气候危机已经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过去十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温室气体排放是万年以来最高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古特雷斯表示,各国需要开征“碳税”,停止对化石燃料的补贴,富裕国家在年前淘汰煤炭,其余国家争取在年前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刘英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也指出,年至年间,每年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升高两倍多,农业承受了63%的灾害影响,当中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因自然灾害影响损失严重,从地区分布上看,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亚洲,十年间损失高达亿美元;其次是非洲,损失亿美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损失亿美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在中国,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年中国极端高温、极端降水事件偏多,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偏多。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预计,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还会增加,强度还会加大,亚洲高山区冰川冻土和积雪也将持续退缩,冰冻圈灾害频次将会增多。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4月26号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年中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4月访华,重启了暂停4年的美中气候变化问题高层互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两国还同意采取具体的减排行动,包括储能、碳捕集、氢能发展等。有评论指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吴慧敏

此前,中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领导人气候峰会取得积极、平衡、务实成果;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

《巴黎协定》确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的目标,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寿阳和段宏波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2.7%到5.7%的累计产出损失。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段洪波

中国国家能源局网站显示,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年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早前在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上表示,央行将在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管理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和国际协调合作三个方面,继续完善关于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易纲指出,在央行层面,将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他表示,央行正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另外,央行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

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过程,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如何引导金融资源配置、高效解决低碳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投融资问题,也是重要一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编辑:许织微、林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