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鲜为人知的乡里祖居
沈从文祖居全景图提起沈从文,大家都知道他是湖南省凤凰县人,著名作家,乡土文学之父,但是他的祖居在哪里却鲜为人知,其实他真正的祖居是在偏远的乡下,现在的凤凰县林峰乡江家坪村中寨。
沈从文祖居近景图要了解沈从文祖居,就得从他的曾祖父沈岐山说起。据有关史料和族谱记载,沈家远祖系周文王的后代,后来南迁,经浙江、福建,到江西瑞州。沈从文九世祖沈思远,字春山,明宣德丙午年(),授贵州铜仁知县。任期满后,因战乱频繁,交通不便,就举家定居在铜仁白水乡的下寨村,耕读传家,繁衍子息。
清道光三十年(),沈从文的曾祖父沈岐山携带妻子儿女离开下寨,举家搬迁到凤凰县林峰乡江家坪村中寨(原名凤凰厅黄罗寨中寨),也就是唯一保存完好的现在的沈从文祖居所在地。
为什么搬迁到凤凰中寨呢?
首先,据老人们说,沈岐山懂阴阳,据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来到附近的山上栖息,于是人们说周文王有德,所以有凤来仪,“凤凰”印证了“凤鸣岐山”的典故。“中寨”的地名也符合沈岐山所想的“识天理,达中和,顺物意”的“中”字含义。
其次,沈从文祖居背靠大山天罗寨,天罗寨是中国南方长城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天罗寨四周悬崖峭壁奇陡无比,只有一条阳曲小道直通寨顶,山顶上还有一米多围墙,进入山顶必须通过一个宏伟的用石头做成的拱形山门,山门宽1.5米高约2.2米,而山顶又平坦开阔,不规则小阶梯式的分为五层,约平方米,一个练武场,四个营房。从山门方向算起,第一层较低,约80个平方,是值班室兼厨房第二层最高最宽约多平方,是训练场,第三第四层又比第二次约底,大约个平方,第五层最低约平方米。第五层下面就是一条狭长的山岭,当地人叫他象鼻子,宽约5米,长约米,象鼻子山顶狭长但是平坦,象鼻子两边悬崖峭壁,是御敌天然屏障。整个天罗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定住于此,生命财产非常安全。
再次,沈从文祖居门前的路当时是云贵的一条官道,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候都走过此路,交通方便。沈从文祖居距离江家坪集市仅一里路。江家坪集市在凤凰麻阳两县交界之处,物产丰富,热闹非凡,是两地人民农产品供销的主要集市,买卖方便。
最后,官道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因为地势原因,这条小溪的水是向西流去,老话说“孔子门前倒流水”是会有文曲星下凡的。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沈岐山最后决心定居于此。
沈从文原祖居约个平方,是古老的四合院。前面三间,中间是天井,天井两边并排各两间厢房,后面三间这是正房,正房左旁边有三间平房是厨房以及厕所和猪牛栏,共13间房。现在的祖居没有原来的大,是因为修公路前面的三间以及左边三间房子已经拆掉做路面。
沈从文祖居侧面图当时,沈岐山携家眷来到凤凰中寨时,已有两个儿子,长子沈宏富十三岁,次子沈宏芳也已七八岁。
沈宏富小时候,喜运动,很顽皮,人称“沈毛狗”。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攻占桂林,北上湖南,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湘军不断招募军队,以抗击太平军。年,沈宏富与凤凰卖马草的同伴田兴恕、张文德等相邀,一同参加竿军,随湘军纵横驰骋,追剿太平军。因作战勇猛,战功显赫,咸丰八年(),获总兵衔,授云南昭通镇守使。同治二年(),授贵州提督。这一年,他还不满26岁。
沈宏富当提督不久,因枪伤复发,一病不起,于同治七年()病逝于凤凰厅镇竿城,去世时才31岁,英年早逝,没有子嗣。
沈宏富的妻子周氏在丈夫病逝后,为小叔子沈宏芳娶了附近一姑娘为妻,生有两子。长子沈宗泽,次子沈宗嗣。
按湘西一带的传统习惯,一房中没有儿子的,必须从同房或同宗中过继一个侄子做儿子,以免断绝香火。这样,由周氏做主,将年方两岁的沈宗嗣过继给沈宏富,这便是沈从文的父亲。
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约年出生于中寨。取名宗嗣,字少先,两岁后,沈宗嗣跟着继母进了城。
沈从文虽然不是在中寨出生,但是沈从文曾祖父,祖父都在中寨生活居居,父亲沈宗嗣更是在中寨出生,沈从文小时候也时常呆在中寨生活,所以,中寨是名副其实的沈从文祖居。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为什么现在凤凰县中寨沈从文的祖居及祖墓依然保存完整,那是因为当地一刘姓人家四代人守护的结果。据沈从文祖居及祖墓的第三代守护人说,当时,他的爷爷在沈家做帮工,因为为人勤劳肯干,又老实厚道深得沈家喜欢,所以,沈家最后搬迁到凤凰时委托他们照看祖居及祖墓,不曾想一守就是历经四代近百年,因此沈从文祖居及祖墓才能够完整保存,也就有了现在的非常珍贵的沈从文乡下祖居。
沈从文祖母墓碑(字迹清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