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凤凰县凤凰古城沱江畔的听涛山上,沈从文长眠于此,自然之子最终回归自然,长眠在这一方深爱的土地下。提到沈从文,当然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沈从文(年12月28日—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苗族,湘西凤凰人,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主要作品有《边城》、《湘西》、《旅店及其他》、《从文自传》等。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个国家出版,并且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当时甚至有人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年到年投身行伍,随本土部队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浪迹于边境地区。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来带北京。年至年,开始写作,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年在中国公学任教。年完成《边城》。年抗战爆发,到西南联大任教。年新中国成立后转向文物研究和服饰研究等方面。或许是这些丰富的经历奠定了沈从文的写作风格与写作内容,湘西的河水,湘西的少数民族风情滋养了沈从文的性情。以《边城》为例:一方面,沈从文的作品中大多会描写湘西的河水。《边城》就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茶峒人们依水而居,靠水而生,临河的一半在陆,一半在水的吊脚屋,在河岸边渡船的老船夫,端午龙舟赛会的划龙船,抓鸭子,都离不开水。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显然受到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边城与世隔绝,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外来文化不易传入,加之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中的茶峒带有浓厚的湘西特色,如开放的爱情观念和自主选择婚姻对象的方式:男人们以一种古老而浪漫的方式赢得心上人的爱情,女子拥有自主选择得权力,在这里,女人是自由的,同时人们又是有信仰的,傩神作为至高无上的信仰,融入了湘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朱光潜也曾准确道出《边城》的这种情绪内涵:“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浓郁隐痛”“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在这本书中,沈从文不遗余力的向读者展示着湘西的风情,重义守信的人们遵循着淳朴的生活方式,维持着独有的民族习俗,在这里,有“大鱼咬你”的朴素童真,有“一切皆是命”的迷信思想,还有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他笔下出现的,是一个世俗的,自由的湘西。与其说描述了一个理想世界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人生寄托,是他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痛苦与压抑所憧憬的理想化的世界,有他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纷扰的态度。在沈从文的笔下,一字一句满满都是湘西风情,一笔一划雕琢的是来自湘西的浅吟低唱,从湘西走出的少年,最终还是回到了湘西这片土地,魂归故里。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