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禅一平
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法治道路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径。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等重要指示精神,湘西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立足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使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生动的启示。
启示一:坚持党建引领立起诉源治理的“主心骨”。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建引领贯穿于诉源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是党的组织引领构建诉源治理“同心圆”。吉首市胡麻井社区探索总结了“一三五”社会治理新机制中的“一条红色贯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诉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为诉源治理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二是党的制度引领规范诉源治理流程。凤凰县通过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全面加强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等建设,让制度引领各类群众自治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三是党组织的能力引领提升诉源治理效能。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是党的独特优势,更是看家本领。泸溪县将调处矛盾纠纷工作列入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内容,对主动调处纠纷的党员按照“一事一奖”规定标准给予奖励,引导党员在积极参与调处纠纷中提升能力。
启示二:以四治融合唱响诉源治理的“主旋律”。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要健全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是发挥法治宣传作用。花垣县以工作站为支点,坚持“一站一法官”标准,开展普法宣传入村,推动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依法化解纠纷矛盾。二是优化德治价值引导。凤凰县通过建设道德评议会、表彰好人好事、弘扬公序良俗,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群众守信践诺、崇德向善。三是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湘西州建立以多元主体组成专门的调解团队,将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建立村(居)民议事会,引导群众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解纷,为实现基层民主自治提供条件。四是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湘西州通过运用“掌上多元调解室”和法院调解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助推远程线上调解、移动微法庭等网上调处新方式,实现信息数据在平台上互联共享、纠纷矛盾在线解决。
启示三:用综治平台筑牢诉源治理的“主阵地”。综治平台确保多元主体有效有序入驻工作站,使非诉机制之间能够有效衔接,构建了矛盾纠纷多元治理新格局。一是诉源治理工作站运行机制优化基层诉调对接。吉首市通过建立工作站,开展诉前调解分流、法律咨询和诉调对接等服务,使法院主动下沉基层,对原有诉调对接工作进行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二是诉源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实现矛盾的源头预防。花垣县依托工作站,会同有关单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接和联席会议制度,对突发、敏感事件及时反馈和应急处置,对矛盾纠纷提早排查和预警。
启示四:让人民群众成为诉源治理的“主力军”。无论是闻名遐迩的“枫桥经验”,还是独具湖南特点的“屋场恳谈会”,人民群众一直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诉源治理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一是非诉机制需要群众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具有多发易发、触点多、燃点低、关联性强等特征,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永顺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立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鼓励对同类型、同领域的纠纷集中调解和诉前调解,建立健全“诉源治理”的协同体系,对症下药、靶向解纷,让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之间。二是以奖代补鼓励群众参与。湘西州通过财政支撑,对人民调解员实行“以案定奖,以奖代补”奖励机制,以“小资金”撬动“大平安”;龙山县将调解补助直接奖励给调解员,避免了以往的“大锅饭”,使调解员工作主动有担当,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