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凌频坚持四结合四推动高质量创建全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湘西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鲜明导向,深化主题内涵,创新方式载体,扩大社会参与,坚持以“四结合四推动”高质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第二轮创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推动创建活力竞相迸发。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等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州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打造“三区两地”和建设“五个湘西”,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担当,接续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第二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州委成立了以州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创建目标,州委密集组织湘西州第7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州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深入部署谋划。州委书记虢正贵在《中国民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吹响了创建工作集结号,掀起了创建工作热潮。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在全州普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州、县市两级层面每个类型选树3个以上示范样板点,推动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着力实现三个转型:即由聚焦重点群体向回归全民转型、由偏重理论宣教向普及生活化转型、由侧重物质实效向兼顾价值意涵转型。各县市区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个,州直工委、州教体局、吉首军分区等单位新打造州直示范点25个,全州以点带面、连线成面,全域创建模式加速形成。三是坚持整体联动。全州各级各部门以争创全国、全省、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抓手和载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纵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全州上下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格局。

二、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一是细化创建标准。州创建办精心制定“九进”创建标准90条,督促指导州直各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严格对标对表,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规定工作目标化、创建任务具体化”要求,建立问题销号制度,找准问题、明确差距、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落实整改,确保创建措施一项一项落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工作一项一项推进,目标一项一项实现。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3个指导组深入到各县市和湘西高新区,实行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业务指导,现场了解示范点创建情况,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难。组织召开全州第二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现场推进会、第二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九进”牵头单位工作推进会,通过观摩现场、听取汇报、交流经验,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体推进。三是落实分工协作。将民创新测评指标6大类21项任务分解到41家州直单位和县市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寺庙、进军(警)营、进景区、进园区等“九进”为主渠道和主阵地,分别由9家州直单位牵头落实,构建了“州级抓督导、县市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州直工委牵头的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八个一”创建经验在《中国民族报》刊发。

三、坚持强化调度与落实考核相结合,推动创建责任压紧压实。一是明确创建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测评的指挥棒作用,明晰责任,明确要求,推进创有方向、建有重点,确保每一类创建都做到“六有”,即有班子、有方案、有载体、有活动、有经费、有典型。做好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菖蒲塘村“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吉首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故事,加大宣传力度,开动宣传机器,强化宣传攻势,浓厚创建氛围,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压紧压实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二是强化督查调度。在工作运行上实行“一案一单五制”管理,即建立台账制、报告制、交办制、督办制、奖惩制等制度。有的放矢由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州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2次对各县市区和州直单位进行全面督查,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督认识、督责任、督作风,对督查发现的27项问题实行集中交办,在此基础上由州委行文下发年第1号督查通报,形成倒逼压力。三是精准管理考核。坚持政治督查、政治巡察、政治考察“三察(查)联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五个文明绩效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通报表扬16个创建工作落实快、措施得力的单位,限期督办4个履职不力、推进滞后的单位。

四、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一是推进内涵创建。坚持以政治引领创新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品牌提升年、五型机关建设年等“四年创建”活动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局,抓好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便民、利民、惠民,推动创建过程成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过程,成为持续增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过程,涌现了长沙市与龙山县连续28年携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及湘西高新区、吉首大学、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菖蒲塘村、泸溪县五果溜村和龙(山)来(凤)跨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作区等一批先进典型,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二是推出创新举措。创新开展百场宣讲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百部快闪视频“五百”系列活动,针对宣传宣讲、对标创建、内涵创建和创建主体、创建成效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正确理论指导,大胆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创造,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全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推进创新,走在前列。三是推广宣传产品。印发民创《工作手册》册作为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创建指导读物。要求每个县市创作3分钟以内的创建工作微视频、公益广告1个以上。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题》,着力提高全州创建工作知晓率,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从州委党校、吉首大学、州民宗局抽调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高、创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宣讲队,分赴各州直单位、各县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做到讲准讲透、走深走实,以适应多群体、多民族、多场景、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为抓手,面向基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场次,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精耕细作和精准滴灌,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高度认同”意识空前提升,形成了人人受教育、人人讲团结、人人抓创建的良好工作态势。

(作者为湘西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原文刊载于《湘西工作》年第7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904.html